•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发布时间:2018/9/29 15:30:24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开幕式现场

2018年9月21日上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的“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三百余件作品呈现了吴作人、肖淑芳两位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各自的艺术探索轨迹和他们二人在艺术、生活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濡以沫的整段艺术与人生历程,侧重于吴作人、萧淑芳两个人之间相互映照的关系,以此来展开艺术家的创作经历、内心世界和一代宗师的胸怀与远见。

展览现场展出吴作人先生与肖淑芳先生分别创作描绘的同一组花卉作品

开幕式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詹建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朱青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张晴,美术家钟涵、侯一民、杨豊、杨先让、盛杨、张祖英、周玉兰、陶咏白、高潮、潘世勋、文国璋、李重庵、李克瑜、任梦璋、曹春生、邓国源,以及吴作人、萧淑芳先生的家属商玉笙、萧慧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吴为山、范迪安、萧慧先后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中国美术馆有着两位艺术家代表作的重要收藏,也在各类陈列展和专题展中经常展出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此次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中国美术馆再次得到萧淑芳先生各个时期代表作十幅。他说:“吴作人先生在世时,就对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工作付出大量辛劳,不遗余力地帮助我馆搜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材料和遗作,同时也把自己的精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尤其是后者,为更多优秀的中国艺术家做出了表率——将最重要的代表作保存在中国美术馆,其影响可谓深远。吴作人、萧淑芳先生过世后,家族后人继承先生的遗风,把一些成组的代表作陆续捐献给中国美术馆。比如吴作人先生在完成民族油画的重要代表作《齐白石像》之前,经历了一段从欧洲油画语言向民族油画语言转变的探索时期,创作过一批探索性风景写生作品。这批对中国油画本土化发展极具研究价值的重要资料,也由家属2008年在我馆举办的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展上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2011年,中国美术馆又举办了萧淑芳先生的百年纪念展,展览之后所整理出萧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亦借这次合展之机,一并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让我馆收藏的两位艺术家作品更加丰富完整。”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致辞

“吴作人先生、萧淑芳先生是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名家和名师,他们的艺术思想、艺术实践和艺术成果在美术界乃至全社会都有深远影响。今天中国美术馆举办他们两人的合展,在新的形势下具有新的学术意义。”范迪安在致辞中谈道:“吴作人先生学贯中西,在深入研究欧洲的油画传统,特别是造型特性的基础上回到中国,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力行地用作品表达中国主题,表现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技巧、技法上,更体现在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上。萧淑芳先生不仅是吴作人先生的贤内助,同时也是一位心怀大爱的美术教育家。她年轻时的许多作品透出一种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他们两位的学术业绩是值得不断研究的。此次举办他们两人的合展,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20世纪中国老一辈艺术家所树立起来的文化信念,所走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术的道路,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作人、萧淑芳先生的家属萧慧致辞

男人体(获金奖) 吴作人 布面 油画 150×80 1931年

 静物(沙蒙鱼柠檬) 吴作人 木板 油画 45×38 1933年

供养女人莫高窟285窟 吴作人 纸质 水彩临摹  27.5×39.5 194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吴作人(1908-1997),早年留学欧洲,回国后西行变法,创作出中国气派的油画风格,并创立了熊猫、牦牛、骆驼、金鱼等一系列中国画前所未有的样式,影响深远。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后全面掌握西方绘画观念和技法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用现代造型手段改造中国传统绘画方法,推行艺术教育改良的重要代表。上世纪50年代到1979年,吴先生一直执掌中央美术学院,80年代起又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直到去世。他力主打破中西美术藩篱,提出互学互鉴的观点并躬身践行。比如要求学中国画要先学素描,把西方美术造型中的科学理性带入中国画;再如学油画必须学习书法,利用书法自由写意的笔法来丰富油画塑造的蕴藉等等。吴先生穷其一生,把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与西方引入的学院式造型的训练制度充分融合,承一总万,举要治繁,极大推进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在吴先生为中国美术事业奔波操劳的一生中,始终有一位贤惠的妻子相伴左右。她,就是萧淑芳先生。

萧淑芳像 吴作人作 布面 油画 48×39 1946年

齐白石像 吴作人作 油画 113.5×86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萧淑芳在课堂上 吴作人 纸质 炭笔 30×22.5 1929年

萧淑芳(1911-2005)出生于民国元勋之家,其叔父萧友梅是孙中山的政治秘书,也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而她自己幼年国画受齐白石指点,油画得徐悲鸿亲炙,游学欧洲,是民国女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一筐鸡蛋 萧淑芳 油画 38×54 1929年

北海白塔 萧淑芳 国画 33×26 1936年

丁香迎春 萧淑芳 水彩 58×76 1955年

萧淑芳先生一生创作不辍,审美视角多元,表现形式丰富,素描、水彩画、油画、中国画皆兼擅长。她的气质性情温婉淳和,文化素养广博深厚,人格品行高尚贵重,加之其东方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共同造就了其作品诗性荡漾,乐律萦纡的审美意蕴。肖淑芳先生创作的题材中,花卉最为常见,艺术水准也最高。兰花的清幽,芍药的富贵,百合的纯洁,荷花的恬淡,郁金香的华美,报春花的热烈,杜鹃花的绚丽,在她的笔下无不格调高致,向世人传递着人间万象的美好明媚与艺术家情怀的天真烂漫。萧先生创作的花卉,视觉形式简洁,在一片空白的背景之上以灵动的色块、点线组合表达不同对象的姿态,“空”中有“色”“色”中有“空”,犹如峡谷间溪水潺潺流淌,清澈纯净,余韵绵绵。萧先生创作的花卉,还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传统花卉画的色感,她巧妙地借着色彩转调、墨彩渗换等现代表现技法,让画面元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多方而极富音乐感,“色”不离“乐”,“乐”不离“色”,仿佛旷奥环境中传来飘逸跌宕旋律,馨心素淡,悠扬闲散,绕梁袅袅。

甘孜市场之雪 吴作人 28×39  1944年

草原云雨 吴作人 木板 油画 40×53 1955年

蝶恋花 萧淑芳 国画 116×68 1997年7月

舞翩翩(紫鸢) 萧淑芳作 国画 59.5×99 1978年 中国美术馆藏

展览通过两位艺术家的四段经历——“同进学,初见”;“同道,不相见”;“重逢,结同心”;“同路,各千秋”,展示了两位艺术家从各自探索到相伴相知的人生和创作历程以及和睦而美好的家庭生活,也向观众介绍了一种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新课题和新方法——即经由艺术家之间的互相关系来揭示艺术与生活和社会的特殊关系。

吴作人作品

展览现场

开幕式之后,第四届“吴作人艺术奖”、第四届“萧淑芳艺术奖”颁奖仪式同台举行,会上宣布第四届吴作人艺术奖“造型艺术”奖由全山石获得,吴作人艺术奖“艺术史论”奖由郎绍君获得,吴作人艺术奖“青年艺术家”奖由耿雪获得。向京获第四届萧淑芳艺术奖“优秀女艺术家奖”,姜杰获萧淑芳艺术奖“评委会奖”,“萧淑芳艺术奖特别奖”由陶咏白获得

第四届“吴作人艺术奖”颁奖仪式现场

第四届“萧淑芳艺术奖”颁奖仪式现场

吴为山表示,“吴作人、萧淑芳二位先生既是生活伴侣亦是艺术伴侣,皆毕生从事美术教育,桃李育满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给中央美院八位教授的信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举办这次展览,既能够为观众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同时也是对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指示精神的落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展厅,将展出至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