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众人皆知我花鸟草虫,却不称许我山水 发布时间:2018/8/3 17:35:06   来源:艺术中国

北京画院美术馆“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艺术系列展”现场

众所周知,齐白石以花鸟画为世人所称道,对其山水画,恐怕不如花鸟广为大众所熟知。近日,北京画院美术馆携手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共11家文博机构展出齐白石各个时期的山水画精品160余件套,足以让你了解齐白石山水画发展的完整历程,同时也了解到齐白石对山水画的所思所想。
 

为了这个展览,北京画院美术馆拿出了1至4层全部展厅,并把齐白石画中“山”的造型搬进了展厅,展览根据齐白石艺术人生的时间顺序和阶段主题分为“家园”、“远游”、“变法”、“思乡”四个部分。观众可以“循”山而行,“穿”山而过,沿着白石老人的足迹,欣赏他的“胸中山水奇天下”。

观众观看齐白石手稿

湘上青山好景观——家园

齐白石早年受地域所限,其山水画法来源于一本残缺不全的乾隆年间《芥子园》,同时自清初以来,“四王”被封为圭臬,齐白石不可能不受其影响,但他却一直认为“四王”之作有匠气。

在他老年时,有友人携另一位湘籍前辈画家沈润生的山水画请他观看,在题跋中他评论了三百年来湖南山水画坛,并写道:“余画山水二十余年,不喜平庸。前清以青藤、大涤子外,虽有好事者论王姓为画圣,余以为匠家作。”这段话基本体现出他对山水画的观点,显现出他对清初“四王”风格的不以为然。经过他日后的积累,其创作则完全从前人的束缚中跳脱出来,独得自家面貌。

齐白石“五出五归”路线图

看山曾作天涯客——远游

1902年,已近不惑之年的齐白石走出湘潭,途经洞庭湖,向西安走去,开启了他的中年远游。从1902年至1909年,7年的时间里,他五出五归,北至北平,南至海口,甚至还去了香港和越南。

受友人邀约而行的“五出五归”,得以让齐白石饱览山川,直接感受大自然,对于他的山水画跳出前人窠臼,形成自己的面貌起到了巨大作用。远游行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画稿,回到湘潭家乡之后,绘制成了56幅册页,本名“纪游”,后在老师王湘绮的建议下统一题名为“借山”。

观众拍摄《借山图》

齐白石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在这一系列“借山图”中,齐白石大胆取舍,构图之法前所未有,用最简洁的笔墨描绘出所见景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五出五归”凝结而成的“借山图”成为齐白石日后山水画法的基础,之后齐白石曾两次创作山水《十二条屏》,是最重量级的作品,都与“借山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齐白石1932年所作《四季山水十二条屏

卅年删尽雷同法——变法

齐白石定居北京后,在友人的建议下逐渐远离之前学习的八大画风,开始向青藤、大涤子等,并吸收吴昌硕的金石风格融为一炉,可谓“卅年删尽雷同法”。一开始他独树一帜的画法并不为画坛所接受,反而被称为“野狐禅”,这时一直鼓励他变法的陈师曾给予了他大力支持。“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都表现了这一过程的艰难。

齐白石1932年所作四季山水十二条屏

1922年,陈师曾携齐白石等人的话赴日本展览,结果齐白石的画广受欢迎,且以山水画为最。这对齐白石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自己的记述中说道:“卖画的生涯一天天好起来了。”

齐白石手稿

岳雨湘烟梦往还——思乡

客居北京的齐白石,愈到暮年思乡之情愈浓,家山景象无时不萦绕于怀。无法重返家乡的齐白石,只得在丹青之中寄托自己家乡的“岳雨湘烟”。

1932年,齐白石为旧友王绪瓒绘制的《四季山水十二条屏》,是齐白石山水巨制里的精品,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此次也来到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据目前研究,齐白石一生仅创作过三次山水十二条屏。第一次是1900年,为江西盐商画“南岳全图”;第二次是1925年,送给北京名医陈子琳的贺寿礼,以酬谢其救命之恩;第三次就是本次展出的“四季山水十二条屏”,当属此制最为精彩。

展览现场

老年的齐白石画作中,常见其老家的景象,其出生地名为“星塘老屋”,前有池塘,后有茂密的竹林,背靠青山,一派安静的乡间隐居景象。

山水画对于齐白石却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存在。世人喜爱他的花鸟草虫,纷纷解囊求之,而其山水却少有人知,除几位艺术知己如陈师曾、徐悲鸿之外,大多数人对其山水画并不认同,这种反应让他心灰意冷,他不止一次说“余画山水,时流诽之,使余几绝笔”,失望之情显而易见。清高的齐白石索性就不再为外人画山水,而将山水画作为对亲密知己的馈赠,在题跋中他说:“余不为人画山水,即偶有所为,一丘一壑应人而已。”

展览现场

其实,他内心对自己的山水画却是颇为自负,他曾说:“此山水画法前不见古人,虽大涤子似我,未必有此奇拙。”在其不惑之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将所见景观凝练为56幅《借山图》。“自夸足迹画图工,南北东西尺幅通。却怪笔端泄造化,被人题作夺山翁”,这首题画诗显示出齐白石对《借山图》的自信和自得。齐白石山水画显示出强烈的个人面貌,他通过对大自然直接、敏锐的观察,使他笔下的山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新生,不同于传统的以皴法写山,他通过线的造型和大胆的构图,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山水面貌。往往一山、一水、一帆、一红日就表现出万千气象,颇有中国味道的极简之风,在今天看来,仍然回味无穷。

“无人称许,时流诽之”的苦恼伴随着齐白石,但从规律来看,艺术往往有隔代回应之现象。也许,齐老爷子心底里其实一直默默期待着,等待后人发现其山水画价值的今天。而要了解齐白石画山水的奥秘,北京画院美术馆的“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展品,炎炎夏日,不妨到齐白石的山水之中“卧游”一番。(文图/许柏成)

芥子园画谱

浅绛山水轴 齐白石 1902年 170×90.5cm 轴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客桂林造稿 齐白石 1905年 33.5×40.5cm 托片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放风筝 齐白石1905年 81.5×39.5cm 轴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借山图之四洞庭君山 齐白石 1910年 30×48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石门二十四景 齐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册页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石门二十四景之棣楼吹笛图 齐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册页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自临借山图册之竹霞洞 齐白石 1927年 25.5×20cm 册页 纸本设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

齐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条屏 齐白石 1932年 138×62cm 轴 纸本设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齐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条屏——一白高天下 齐白石 1932年 138×62cm 轴 纸本设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万竹山居 齐白石 无年款 102.5×49.5cm 轴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