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绘画的向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 发布时间:2018/3/11 20:20:22   来源:艺术中国


 

开幕式嘉宾合影
 

2018年3月5日至3月14日,“绘画的向度——张永瑞、仇墨娇、刘化琦三人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一层展厅展出。

策展人、清华美院在读博士艾蕾尔在展览的开幕式上介绍了三位艺术家的抽象绘画探索方向,她谈到:“三位艺术家都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在读研究生,他们探索了绘画非具象的方向,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刘化琦探索绘画的流动感,仇墨娇探索绘画中的时间与空间,张永瑞探索绘画与时间性的问题。在布展中希望给大家带来作品相互交错与交流的感觉,希望观者对于非具象的作品有一个非常现场的体验。”

策展人、清华美院在读博士艾蕾尔

 

仇墨娇的作品注重笔触,非常干净且天真,极其生动又极有力量。她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主要想做一种尝试,放在学院里面这种语言可能比较新鲜。抽象绘画在西方已经算是一个很复古很传统的流派,但是我们在学院中很少这么画所以想做一种尝试。这次展览就是我们三个想看一下大家对抽象绘画的不同看法,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大家可以一起探讨。我的作品侧重于笔触,每一幅作品都会把笔触或者是有一种破坏性的元素放在画面中,最后还要让这件作品之间非常协调。正所谓是破而后立,这也是我给自己的挑战。我想把笔触抽离出来,让笔触本身成为画面中的主角。”

仇墨娇 《The Pink Hair》2017年

清华学院研究生导师袁佐(左)、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仇永波(中)、仇墨娇(右)

仇墨娇作品

展厅的中间部分是张永瑞的作品,他的作品中大部分都为综合材料作品,用到了装画材的木架子、纸巾、聚丙乙烯、油画布、木炭、裤子、废旧快递纸袋等等。他关注创造作品的过程,认为:“在创作中如挑选材料、准备材料、制作材料的过程,都是作品完成的一个阶段,我想把每一个阶段都呈现在画面之中。所以最后观者能看到画面上会有其它的一些材料成分,这些材料都是我在准备作品过程中所用到的,也想要呈现出来。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并不是特别重要,或者说目前这个结果不是我想要的最佳效果,因为我觉得我的画面应该是一直在进行当中的。包括这件作品是在布展过程中才合并到一起的,从而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我不能确定的,但这种不确定性又有着无限的可能。”

张永瑞《9-3_4》综合材料 2016年

张永瑞作品

张永瑞(左)与Nikolaus Ellrodt

刘化琦的抽象绘画作品很多取自于现实中的景象,如水面反射的霓虹灯,他从具象中把精神性抽离出来,再重新组合创造。在接受采访时,他提到:“作品中的很多线条组成了一个繁密的空间,我想在这样一个自我沉浸体验的空间中,追求一种自由书写。在破坏与重建,勾勾抹抹中,不断反复覆盖以及叠压隐没或者突显,从而寄予自己以往经验的一种判断,进行自我探讨,追寻自我存在。”

刘化琦 《160502》 布面油画 2016年

刘化琦(左一)与友人在现场

刘化琦作品

展览学术主持袁佐是张永瑞和仇墨娇的研究生导师,在谈到自己学生的作品时,可以看到他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看来,张永瑞的作品想要体现一种时间的延续性和临时性,以及未完成性,想让作品永远在变化中。仇墨娇对于笔触上下左右的覆盖,对于色彩冷暖关系的掌握,是非常自然的也是非常自如的。作品不一定要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严肃的学术观念,有可能就是一个状态,就是她自己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有力量的独立的女艺术家的状态。能够知道这样笔触的趣味、这样有方向性而又透明的笔触实属难得。

 

展览学术主持、清华美院研究生导师袁佐

随后他肯定了三位年轻艺术家的艺术探索,他说道:“本次展览是三位同学的学习研究成果,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他们想要寻找的不是过去的一种模式或认可的风格而是为了要寻找绘画的重新界定,对于‘什么是绘画’的一种实验。一张好的作品要先准备好修养、视觉经验、历史知识,以及现代人的人文情怀,然后到画布面前完全的自信,才能形成了自己绘画的直觉和本能,以及下意识。他们非常勇敢的去独立思考并且寻找新的绘画的可能性,这种意识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是很难能可贵的。”

艺术家马可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睦教授

艺术批评家、北京大学教授翁剑青

学术主持袁佐与三位艺术家在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