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云:屡创奇迹,把艺术邮寄给大众 发布时间:2017/4/25 13:16:38   来源:凤凰江苏

18岁时候的理想,支撑着高云数十年砥砺前行刻苦追求;春华秋实,27岁的高云终因《罗伦赶考》一举成名,全国轰动。如潮的赞扬没有使风华正茂的高云停下前进的脚步,反而让高云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

“一个人要与时俱进,就要做一些当下需要做的事情,不能抱着过去的成绩不放。”和许多中国画大家一样,理性的高云在继续磨砺绘画技艺的同时,其眼光并没有局限在连环画这条道路上,转而在国画、邮票设计等方向持续发力。不断精进,不断成熟,四十年水滴石穿,高云终成一代艺术大家。

南高北何,第七届美展再创奇迹

中国美术史上出现过一些以姓氏合称的画家群体,如五代“黄家富贵,徐家野逸”,宋“马一角、夏半边”,明“南陈北崔”,清“四王”等。当代中国画坛上亦有“南高北何”之谓,“南高”是指南方南京的画家高云,“北何”是指北方天津的画家何家英。

《魂系马嵬》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先生认为,“早在1984年,高云的工笔人物画就已崭露头角,他精心创作的连环画《罗伦赶考》一举夺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从那以后,江南的高云和北方的何家英成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坛的两颗新星。”

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高云再创奇迹,他的作品获得了四个奖项:《魂系马嵬》获得银奖,插图《霍小玉》连环画《长生殿》获得铜奖,此外还获得了特别奖。由此,高云成为在一届美展上获得奖项最多的纪录保持者。

其中,高云与何家英共同创作工笔画《魂系马嵬》, 精细地描绘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数十位人物,展示的是一个宏大而具有戏剧性冲突的场景。持刀怒目的红衣武士,占据绝大部分的画面;身着黄袍的唐明皇,背向观众,面隅而泣,在红衣武士浩大的气势下,唐明皇显得软弱而无奈;画面的左下角,是一身白衫的杨贵妃,凄楚的神情,更彰显一代绝色佳人倾国倾城的美艳,哀婉的目光投向画面外无尽的虚空,白色的裙裾犹如繁花,托起的是幽怨与感伤,也是淡定与从容。

著名美术评论家聂危谷说:“《魂系马嵬》使我联想到那些唐代最伟大的人物画作品:阎立本《步辇图》、张萱《簪花仕女图》、懿德太子墓室壁画《仪仗图》。”这幅作品被画坛评价为“将中国历史人物画推向了空前的高峰”。

同年,高云获得了中国连环画界的最高荣誉——与张乐平、贺友直、戴敦邦、刘继卣等同列为中国连环画十家之一。此荣誉,在全国各画种优秀画家都参与连环画角力的那个时代,亦可谓是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奖。

1991年,高云获得全国连环画评奖最高奖,1997年,高云与曾经大学时期的恩师刘海粟、钱松嵒、亚明同作为江苏美术界的代表,当选为第四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的主席团成员。

永不满足,三十年努力终成邮票大家

1985年,邵柏林担任邮电部邮票总设计师。1987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获金奖之后,高云被邵柏林看中,由此开始了另一段艺术之路。邮票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要代表国家的水平,还是服务大众的实用艺术,在多重限制下,高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高云没有沉浸于自己辉煌的过往而停滞不前,反而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在邮票设计这条新的艺术道路上重新出发,继续践行自己“艺术为人服务”的承诺,将艺术“邮寄”给大众。

“要干就要干好,要干一行,爱一行,像一行,最后才有可能成一行。”诚如高云所言,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近30年的时间里,高云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其精湛的技法,先后设计创作了六套邮票,均获得了专家与集邮爱好者的一致认可。

《纪念徐霞客诞辰400周年》

1986年,高云设计绘制了邮票《纪念徐霞客诞辰400周年》四枚,极限明信片三枚,首日封二枚,邮戳一枚。1987年,《纪念徐霞客诞辰400周年》邮票全国发行,获得了中国集邮界的最高奖——全国邮票设计最佳奖。小小的画面上,高云以精湛的国画技法,“表现了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的业绩。特别是以底色相衬托,仅用两条竖线,使画面浑然一体,邮票高而不瘦,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1987年第五期《集邮》杂志)

1983年至1992年这十年间,高云共创作了数千幅作品,但这样的创作高峰期却随着其被聘任为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助理而逐渐平静,高云也正式跨入了“潜修期”。2002年,高云应国家邮政局创作设计邮票《梁山伯与祝英台》,共五枚,首日封一枚。该邮票于2003年全国发行,在波兰第10届国际政府间邮票印制业者大会上获最佳创新一等奖,这也昭示着高云在专业意义上的复出。

创作《梁山伯与祝英台》,高云“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民间年画常用的勾线平涂的方式;在人物造型上则吸收了明代木刻插图和越剧的造型语言;在着色上力图将现代色彩的明快与传统的古色古香相融合;在服饰道具上也刻意模糊了历史的界定;同时,在画面构成上,又相应地减弱了写实的成分……这一切,均以满足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审美情趣为前提,着力于‘民间传说’、‘民间情趣’、‘千年历史’和‘传统定见’这16个字上。”(见高云《〈梁山伯与祝英台〉邮票创作有感》一文)。

四年后的2007年,高云创作的第三套邮票《京剧生角》问世,彭久孝先生在《中国集邮报》撰文评价《京剧生角》,继承了之前《京剧旦角》《京剧丑角》两套邮票的设计特色,使京剧系列邮票完美、和谐,更具整体性,更称赞《京剧生角》能大胆创新,以大众普遍认可的六位京剧名生角的扮相入票,写实的造型使人物更具风采,栩栩如生。

《京剧生角》

2011年3月,高云设计的第四套邮票《儒林外史》再度在全国发行。这一套6枚的邮票,包括《王冕画荷》《范进中举》《两根灯草》《马二先生游西湖》《杜少卿夫妇游山》和《沈琼枝利涉桥卖文》。高云用国画的技法,在邮票的方寸之间,将《儒林外史》这部古代市井文人生活集锦,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并赋予这些古典形象以当代意义。

2012年8月31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宋词》特种邮票一套六枚,这是继2009年邮票《唐诗三百首》邮票发行之后又一套古典诗词邮票,也是一套可以点读发声的多媒体邮票。而这套邮票的设计师就是高云。这是由他设计创作的第五套邮票了。2013年,高云创作设计的第六套邮票《中国古代文学家三》9月全国发行。

《中国古代文学家三》

历任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江苏画刊》主编,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已经是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的高云荣誉等身,有着20多年美术出版工作经验的高云,为众多名家大家出版过画册,自己却没有出版过一册个人画集。高云坦言是职业让他对于出版过于敬畏,他说:“白纸黑字意味着它将传承下去,就会载入史册,所以我将出版看作一件神圣的事情。所以总想着等自己再成熟、再精进一些的时候再谋出版,却发现自己永远没有满意的一天。”

时间来到2014年,从艺已整整四十年的著名画家高云出版了首部个人画册——《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高云》。“在自己从艺四十年的今天,我才鼓足勇气出版了第一本画册。这是对自己的前四十年艺术人生最好的总结与纪念,更是我后四十年不懈探索与创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