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博物院藏鸡文物特展在南博特展馆举行 发布时间:2017/1/8 15:28:33   来源:新华报业

 

  鸡头人身红陶俑

  铜双鸡像

  景泰蓝雄鸡铜摆设

 

  每逢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南京博物院便会推出相应的生肖展览,如去年1月有“如意猴”展,前年有“大吉羊”展,再往前有“奔腾马”展。而从今天起,“锦绣鸡——南京博物院藏鸡文物特展”在南博特展馆正式与大家见面,展览至4月6日。本次展览涉及的鸡文物包括玉器、瓷器、铜器、石雕、珐琅器、紫砂器、缂丝、织绣、绘画、木刻年画、面具、剪纸、邮票等近200件。

  吉祥美丽的鸡——

  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金鸡报晓”,“一唱天下白”,这些词语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南博龚良院长表示,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中的太阳鸟,崇拜有加。《尔雅·翼》中称鸡有五德:“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战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文、武、勇、仁、信,被称为鸡的五德。龚院长称:“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鸡享有如此荣光。而在中国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我国阴历八月就是酉月,也叫鸡月,这是收获的季节。”

  这一点在展品中多有体现,如据南博艺术研究所所长万新华介绍,展品中一件清代的绘画作品,上面有只雄鸡,并上书“桃都天鸡”四个字,传说天鸡(即神鸡)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这幅画通常是过年的时候贴在家中的,有趋吉之意。”万所表示。

  展厅中,一组鸡首壶引人注目。这些鸡首壶的年代从六朝到隋唐不等。其中,西晋的“青瓷双系鸡首壶”在壶的肩颈部,有一个小小的鸡头,鸡的嘴巴是闭合的。而六朝时期的鸡首壶,鸡嘴是张开的;隋朝时期,一个壶上不仅有鸡头,还有龙头,鸡凝视着前方,龙的嘴巴咬在壶口上……

  据专家介绍,“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些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此外,展厅中还有一尊尺寸最大的文物,便是民国时期的一对景泰蓝雄鸡铜摆设,取“雄鸡报晓,四海升平”之意。

  勇敢辟邪的鸡——

  鸡王镇宅图、鸡头人身俑见过没?

  由于鸡能吃掉各种毒虫害虫,因此在古代又有着辟邪的意义。比如展品中有一幅清末的木刻年画,便是一幅《鸡王镇宅图》。这样的作品据悉最早出现在晋朝。传说中的重明鸟形状如普通的公鸡,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专门捕捉猛兽妖魅,让它们不敢靠近。于是人们都希望重明鸟飞到自家来,画中作为镇宅之用的公鸡要立在一块石头上,是以“石”谐“室”。

  到了唐代,鸡还有百变造型。现场就展出了唐代的“鸡头人身红陶釉”,头是鸡,身体是人。但看上去并不怪异,由于人的身体穿着宽宽的长袍,双手合在一起,还颇为雅致。

  据现场专家介绍,“鸡头人身红陶釉”是南博为了这次展览征集来的。这种“鸡头人身”俑本是一套,是为镇墓兽。唐代将镇墓辟邪之风发展到了极致,地上植柏,放置石狮、石人等;地下置镇墓兽、武士俑、天王俑、十二生肖俑齐上。古时,鸡是勇敢守信的象征,在古人看来,鸡能驱邪。

  此外,展品中还有不少与“斗鸡”相关的展品。如一只小小的碧玉斗鸡摆件,栩栩如生。另有清代仿明朝的鸡缸杯。明朝成化时期绘有鸡纹的斗彩小杯鸡缸杯,名声大噪,万历年间就有“价值十万”之说。至清朝康、雍、乾时期,世人追捧,鸡缸杯多有仿制。

  抱雏情深的鸡——

  “子母鸡”是表达母爱的传统艺术题材

  一方面,绘有公鸡的图案,多半是雄赳赳气昂昂,有趋吉避凶之意。另一方面,艺术作品中的母鸡形象,则代表着母爱。万新华介绍称,“从宋代至今,有很多‘子母鸡’的绘画作品,这是表达母爱的一种常用形式。我们艺术馆里刚开的陈之佛工笔花鸟画展中也有类似题材。”

  记者在展厅看到,一进展厅的右手边,便有一个现代作品,表现的是母鸡回头俯视着背上的一只小鸡,其余三只小鸡躲在母鸡翅膀下的场面。

  现场展出了众多汉代鸡文物,也有两件“子母鸡”。其中一个红陶鸡,鸡妈妈的两边翅膀下各藏了一只小鸡,身上还有一只雏鸡趴在鸡妈妈的背上,显得特别神气。

  另有一幅清代的《鸡雏图轴》,表现的是一只母鸡带着两只小鸡一边散步一边啄食的情景,场景十分温馨。

  采写/记者仲敏

  摄影/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金琎

  南博去年接待人次超280万馆藏文物摸底共43万件套

  -相关新闻

  昨天,南博举行了媒体座谈会,公布了一系列数字。如2016年共接待国内外观众2881600人次,自南博免费开放后第一次实行的收费展览《法老·王》迎来客流31万多人次,2016年10月南博将馆藏文物摸底到了精确个位数,馆藏的文物是430288件(套)……

  展望2017:将引进沙皇俄国皇室文物,年前还将推出“禧春”展。记者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