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艺博导黄惇:汉字书写若亡,中国文化必亡 发布时间:2016/1/16 16:35:03   来源: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1月15日讯(记者杨丽实习生赵玉倩)“汉字书写若亡,中国文化必亡。”昨天,记者采访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所长黄惇时,他郑重地说道。这位第三届南京“文化名人”,对中国的汉字、对书法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

  老师应呵护学生的兴趣

  黄惇生于江苏太仓,六岁随家人定居南京。十几岁时在中学老师的引导下,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代,他一直是校内板报的主要负责人,高二时,就参加了江苏省书法篆刻展。被问及是什么将他引上这条艺术的大道时,他回答道:“是兴趣促使我走上了这条道路,并一直坚持。”

  “兴趣很重要,老师也很重要。懂得维护学生兴趣的人,才是真正懂教育的老师。”黄惇认为,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只会扼杀了孩子们的兴趣。他鼓励孩子们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中小学生书法教育中,黄惇说,应该让孩子从书法各体系中的楷书学起,同时要用“简明、易学、得法”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孩子,让学生上手快,产生兴趣,并深入浅出地把技法中深奥的知识贯穿其中。欣赏教学、兴趣培养都是教学法中的重要手段。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此外,他表示,在做学问的道路上一定要静下心来,懂得“寂寞之道”。

  跑赢手机守住汉字文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人们日常的书写习惯逐渐被无纸化办公所取代,手机电脑上打字也多用拼音输入法,对此,他有着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痛惜。他说:“我们在打字时,总是先看到字母,才看到我们自己的文字,键盘文化是西方文化,它正在吞噬着我们的传统文化。”

  他始终坚信,汉字书法和书写仍然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文字中信息量最大、最丰富的文字,书法是以人们日常书写汉字为生态依托的艺术。黄惇说:“政府要把汉字书写教育放在文化战略的高度去重视,我们一定要跟手机赛跑,守住汉字文化。此外,南京高校云集,有书法学习所需得天独厚的环境,希望书法进校园能继续开展下去。”他提出,第一步要解决师资问题,要尽快制定出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特别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中文系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人物简介:

  黄惇,1947年出生,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科(艺术学)评议组成员、全国高校艺术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其作品曾分别获得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和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等。曾多次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多次参加国际展览,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及海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