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大卫·霍克尼:从不同视角再造真实世界 发布时间:2015/4/19 2:02:51   来源:凤凰文化

4月16日下午六点,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著名美藉英国画家、摄影家大卫·霍克尼先生,在央美为现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我的观看”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参与对话。

大卫·霍克尼无疑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他的艺术生涯横跨了多个领域,从拼贴摄影到歌剧舞台设计,从用传真机制作画作,到深入研究艺术史上的古典名家如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创作,并以独特的视角颠覆了对西方绘画的认知。

如今霍克尼已有78岁高龄,在世界各地举办个展400余次,依然在兴致勃勃地进行各种新尝试,他引用毕加索的话来形容自己的创作状态:“我拿起画笔的时候,感觉自己只有三十岁”。

在约一个小时的讲座中,大卫·霍克尼通过投影逐幅介绍了最近的作品,并讲解了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路和体会,这些影像作品将于下个月在伦敦展出。

PS的诞生是绘画的终结

他把这一系列的作品叫做用图象来建构的绘画,因为所有的人物照片都是分别近景拍摄,然后再重新构架出来的。画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相应的视角,通过画家精心的组合,来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画中的透视颠覆了我们生活中习惯的画法,他认为透视不一定是近大远小,也可能是恰恰相反的。反向的透视代表着画家在创作时是移动的,而不是以一个单一的观察角度,于是画面就变成了一幅可以不用3D眼镜来看的3D照片。

同理,他展示的18台摄像机对同一场马戏的记录,也带给观众以更真实的视觉感受。霍克尼先生表示该理念的提出是受到了中国卷轴画的启发,移步换景、散点透视的运用比比皆是。“你在看这个图片的时候,可以在里面的各个细节里面游走。我们不可能把一眼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在眼里,所以要慢慢的来在图象所构造的世界里游移”。

相比看一个单独的一次性完成的照片而言,我们可以在同样一张图象上花更多的时间,由此影像被赋予了更广阔的角度和时空。也正因为此,霍克尼十几年前在PS的发布会上曾经提出PS的诞生是绘画的终结,因为人开始可以直接对影像进行编辑和裁切,“但是单一的摄影其实是很无聊的,没什么意思”。

然而绘画真的会死亡吗?十几年后,霍克尼先生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其实欧洲很早以前就有人说油画死了,因为照相机的出现,但是现在摄影也已经在慢慢的死亡,或者说摄影它在改变,我觉得从画画这个角度来说,它始终是有东西可以做的,不可能消亡,它的生命力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我是生活在当下的艺术家

在对谈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就艺术的代际更新是否存在等问题进行了交流,霍克尼先生表示虽然时代在变化,观念在更新,艺术家也有50后60后70后,但自己到现在还是个很活跃的艺术家,“我不是所谓60年代、70年代的艺术家,我认为我是生活在当下的艺术家,当下永远是最重要的”。他强调我们应该对所有能够促进或帮助自己创作的东西持开放态度。

大卫·霍克尼作品横跨了各种媒材,从绘画到风格独特的照片拼贴作品,从录像装置到歌剧舞台设计,包括油画、水彩、摄影、印刷版画,并一直使用时代最前沿的科技参与创作,包括传真机、激光影印机、计算机,以及近年来使用的视频、iPhone手机、iPad等设备,是一个与科技和时代特别贴近的艺术家。在回答凤凰文化记者问题时,霍克尼先生也强调说,“我对所有的能够制造图象的东西都非常有兴趣,除了我们看到的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其实像油画笔、铅笔这些东西,也是科技的产物,我们其实都在与科技产生关系的。”

艺术家越多,整个世界就越好

有观众问及霍克尼先生对于艺术教育的看法,霍克尼先生饶有兴致地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历程,“我在16岁的时候就进入了艺术学校学习,一直就是画画、画画,在画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我的同事、同学们还有老师,他们大部分的时候都在观察,就是说你观察得越多,画得越好,这变成了一种经验。从西方古典油画的历史来说,很多的大师都是在学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回到我自身来说,在我开始上美术学校的时候,英国的整个教育系统都已经停止了临摹的课程,他们说绘画已经死了,再去临摹绘画没有用,但是我觉得你永远都可以从学习、模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最后的一个总结就是说我觉得艺术家越多,那么整个氛围就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