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小说出炉,刘震云入选 发布时间:2018/1/14 13:13:52   来源:凤凰读书

 2017年亚洲周刊十大小说正式揭晓。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的中文作家:李宏伟、郝景芳、韩松、徐则臣、石芳瑜、陈浩基、刘震云、阿乙、卢一萍、海凡等人的作品,被选为亚洲周刊二零一七年度十大小说。他们创想未来的方式,或是回溯历史,展现“未来决定现在”的思考,或是“历史是未来伏笔”的灵感。

作家刘震云在《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中以社会新闻为“主料”,不动声色地展示网民围观热点事件、暗里推波助澜的“吃瓜心理”。异曲同工的是,十部小说不少题材都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2016年,刘震云的两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均被改编为电影,分别由刘雨霖和冯小刚执导,因此2016年被称为“刘震云年”。但每次谈及新作,刘震云总是三缄其口。直到2017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出版。

2017年亚洲周刊十大小说,涵盖两岸三地及东南亚作家,包括李宏伟、郝景芳、韩松、徐则臣、石芳瑜、陈浩基、刘震云、阿乙、卢一萍、海凡。前三名中国大陆作家置身人工智能狂潮,将科幻作为饱含隐喻的外衣,反思当下生存状态,台湾作家石芳瑜总结全球化感情之旅,香港作家陈浩基揭开网络霸凌的残酷,大马作家海凡写出马共的沧桑。

 

国王与抒情诗

作者: 李宏伟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中信大方 

出版年: 2017-5-15

内容简介

《亚洲周刊》2017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榜首!

2017年中国最美书店周·最受欢迎图书

20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宇文往户突然辞世,其生前好友根据各种线索调查死因,一个庞大的帝国的秘密浮出水面,人类几乎有了“永生”的可能。然而,那庞大的秘密,却不只是“永生”那么简单,作为帝国对抗力量的“抒情诗”将在未来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世界的另一种可能缓缓掀开了一角……

“等你执掌这个庞大帝国,明白它十多万员工的运作,看到这世上数十亿人如同漫天星宿,看似毫无规律,实则精密地绕着帝国的‘主脑’旋转、汇聚、奔流,你会明白,这是另一种抒情,与你的抒情实为人类之两翼。现在,我们举行一个倒计时仪式。倒计时结束,我希望听到你的决定,听到你告诉我愿不愿意执掌帝国,成为第二任国王。”

2017年迄今最重要的原创小说。——李敬泽

 

人之彼岸

作者: 郝景芳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1

内容简介

创业者任毅把自己分成多个相同的“自己”,便可以同时兼顾多场活动和约会;有一天钱睿回到家里,发现他刚刚在医院服侍的形如枯槁的母亲,竟然健朗地站在自己的面前;名为陈达的智能管家,“目睹”了主人林达被谋杀……智能产品正在变得更加智能,如果把时间线拉得很长很长,一直长到未来人出生后植入的人工芯片仿佛出生证明一样成为标配,你就再也无法分辨谁是人,谁是AI化的人了。那么这一天来临时,人类会觉得当人更好,还是当AI化的人更好?

郝景芳构思了六个中短篇科幻故事,它们的主角无疑都是人与AI。人与AI隔岸而望,作为理性的AI,是否一定能把人类非理性的一套心理表征学个差不多?在物理环境变成了智能产品的天下之后,人又该如何自处?六篇科幻故事之后,郝景芳用两篇非科幻思考回答了我们关于AI的所有困惑。


驱魔

作者: 韩松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7-5

内容简介

二十一世纪中期,病人杨伟在赤色汪洋中的医院船上醒来,发现世界被人工智能统治,病人成了算法的一部分,药战争代替核战争,生命成为游娱、艺术、痛苦和魔障的综合体。为了寻找失去的记忆,他和病友们在船上探险,游历了末日“坛城”般诸多胜景,最终发现自己之前的就医住院经历,是一次虚拟治疗过程,目的是“驱魔”——他的痛苦,乃是新的世界大战中,敌人植入的“病魔”……

 

王城如海

作者: 徐则臣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

内容简介

海归先锋戏剧导演余松坡新导话剧《城市启示录》,剧中人物对蚁族的议论冒犯了年轻人,一个文化事件出乎他意料演变为一个社会事件,余松坡成为舆论的焦点。某日,他在天桥上遭遇因他告发而入狱十五年的堂兄,在遮天蔽日的雾霾中,神志不清的堂兄一副流浪哥的模样,出售新鲜空气和驱霾神器,余松坡的梦游症因此频繁发作。余家保姆罗冬雨必须及时启动留声机播放黑胶唱片上的《二泉映月》,才能阻止他的狂暴。一天疏漏,书房变成废墟,保姆的弟弟罗龙河在帮姐姐整理时,发现了多年前余松坡被误诊为肺癌时写下的遗书,由此窥见隐秘的真相。他将流浪哥带来余家,试图制造两人对峙,但女主人祁好提前归来,倒在血泊中……

小说题目取自苏东坡的诗句:“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王城堪隐,万人如海,你的孤独无人响应,但你以为你只是你时,所有人出现在了你的生活里,所有人都是你,你也是所有人。

 

善女良男

作者: 石芳瑜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年: 2017-11-7

 

内容简介 

九○年代繁华盛世的泡沫幻影

男女之间时代堆叠的漂流情慾

走过台湾社会的兴衰起落政权更迭,

在角落的陈蕊兀自开出自己的一朵花来。

这是陈蕊和台湾的故事

也是属於你我的记忆。

起源於记忆,难免涉及自己及别人。

我一路虚虚实实地写,有时极真、有时全面虚构,多数时间模糊了界线。

以情感生活为小说血肉,拉一条时间轴,以现实事件为骨,主要是为了记录时代。

────石芳瑜

得过文学奖、开了一家「永乐座」书店的石芳瑜,於中年开始认真写作。是为了记录、为了不要忘却,也是为了帮助自己爬梳过往,思考未来。

她走访朋友,采集时光片段,以现实事件为骨、情感生活为血肉,让人物交织於时代之中:自一九七○年延伸至二○一○年,纵深长达四十年;空间则大幅横越台湾、美国与中国各地。以女性身体、爱情、婚姻、职场为主轴,穿插金钱游戏、黑道、政治、传媒、市民生活、流行文化,形成一幅生鲜跃动的时代写真。叙事结构既有长篇小说的连续性,亦可作为分别的故事单元来阅读。

《善女良男》紧紧贴合时代脉络,既有你我的共同记忆,也深刻凝视人性深处,是令所有人都能共感共振的小说新尝试。

 

網內人

作者: 陳浩基 

出版社: 皇冠 

出版年: 2017-7-31

内容简介

杀死人的,从来不是凶器,

而是恶意……

「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书展大奖」、「诚品书店阅读职人大赏」三大奖得主,耗费两年心血,登峰造极的最高杰作!

超过20位各界名家毫无保留推荐!

面对蜂拥而来的恶意,

她想不到的是,

就算拔掉了网路线,

也逃不出这张人性交织出来的网……

小雯死了,从22楼坠下,摔得粉身碎骨。

警察说是自杀,但她的姐姐阿怡知道,小雯是被「杀死」的。毕竟她在去世前,才因为一起性骚扰案遭到网路霸凌,姓名、学校都被公开,每天忍受着网友不堪的辱骂、陌生人恶毒的眼光。为了不让小雯白白牺牲,阿怡誓言揪出整起事件的始作俑者,只要能揭开真相,她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她找上了神秘的无牌侦探阿涅,阿涅茧居在破落的旧大楼里,生活邋遢、性情乖戾,却拥有超凡的骇客技术。他很快地缩小了调查范围,推断幕後黑手就隐藏在小雯身边的人之中。

但随着真相一层层剥开,阿怡心底那个「妹妹」的形象却渐渐模糊,不知不觉中,她陷入亲情与谎言的迷障里无法抽身,而罪与罚的天秤也开始倾斜,急速倒向难以意料的结局……

「复仇」是什麽?是弥补遗憾的救赎,还是人性陷落的深渊?「网路」又是什麽?它带来更多的便利,还是更危险的纷争?陈浩基继《13?67》後,倾尽两年心血,以更臻纯熟的叙事技艺,融合精湛细密的布局和深入骨髓的描写,带给我们一部有如钻石般璀璨的极致杰作,也让我们人在网中,身不由己,欲罢不能!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作者: 刘震云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1-1

内容简介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是著名作家刘震云暌违五年的又一力作。

四个素不相识的人,农村姑娘牛小丽,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长杨开拓,市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四人不一个县,不一个市,也不一个省,更不是一个阶层;但他们之间,却发生了极为可笑和生死攸关的联系。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穿越大半个中国打着了。于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深陷其中的人痛不欲生,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却乐不可支。

刘震云用老辣之笔,剖析了吃瓜本质;用慈悲之心,探寻了荒诞底线。

早上九点叫醒我

作者:阿乙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7-12

内容简介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中坚派作家阿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与大多中国小说不同,阿乙的作品并非立足于反映社会问题,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人的小说,挖掘人心,展现人性,凝结着对小人物的体察与同情。

这可能也是阿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阿乙在写作时,不放过任何一处未达成的创作理想,正面强攻,由此为这部作品耗尽了人生的全部精力,甚至生了一场大病。这样“打硬仗”的写法,以后再难复制。

 

白山

作者: 卢一萍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7-9-1

内容简介

《白山》是一部关于雪域高原"军旅生活"的小说。是作者倾注二十余年军旅生活积累,用十年时间精心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世界屋脊为背景,将铁血故事与雄奇的地理风光融合在一起,书写了做事执着、略带傻气的凌五斗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先进典型的故事,展现了高原军旅生活风貌,把微小的人类与强大的自然并置,使其相互映衬,恰切表达了军人履行使命的艰辛,从而彰显了军人的奉献精神。小说由上中下三部、十四章、166节构成,上部为尘土,共四章;中部为风,共五章;下部为光明,共五章。

可口的饥饿

作者: 海凡 

出版社: 有人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

内容简介

他挖掘马共丛林里丰富的藏粮,写出文学书页间一直饿着的马共。

十三年征战,十一篇小说。苍郁雨林犹在,里头行色匆匆的角色一一犹在;一些人看见,一些人忽略,一些人遗忘。

潘婉明:他的小说充斥行军术语、游击行话、俗谚和方言,也反映部队的日常与规范,如在深山移动、在雨林求生、饥饿的危机、觅食的技能、出发的荣誉、工作的需要等等。

这些作品不乏枪林弹雨的生死瞬间,但更核心的却是生活和日常。种芭、狩猎、过河、割山、布雷、藏粮、出发、接头、扎营、放哨等等,既是行军所需,也是战士以生命为代价的日常生活。

黎紫书:海凡之于马共文学,无异于游击队留在山中的藏粮,埋于地下十数二十年不坏。对于马新文学而言,马共藏粮丰富,却唯有那些参与了藏粮行动的“昨日之人”才知道该从何刨掘。

海凡正是那样一个昨日之人,他不仅知道藏粮的地点,也许我们可以悲凉地说,他极有可能是马共队伍中硕果仅存的,唯一持有工具,有能力去挖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