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吴啸海作品展在柏林施达克基金会开幕 发布时间:2016/7/14 21:32:50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开幕,左至右:翻译王文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克劳斯·西本哈尔 Dr. Klaus Siebenhaar,新美术馆执行馆长王可,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余丁,艺术家吴啸海
 

 

 

 

2016年7月9日,吴啸海个人作品展“在弥散中消逝”在柏林施达克基金会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上海新美术馆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与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作为学术支持,中德两方分别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和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传媒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担任策展人。

“在弥散中消逝”以校际交流合作的方式展开,并由德方基金会及上海新美术馆支持协办,吸引并聚集了中德两国诸多领域的嘉宾及艺术爱好者。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传媒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上海新美术馆执行馆长王可,以及艺术家吴啸海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亦出席了开幕式。

现场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在介绍展览时表示,“吴啸海目前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教师,他的创作都是与当代社会的转型有关。他关注几组变迁:一个是历史的变迁,也就是中国在最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这个社会变迁的这样一种历史、时间性的变化;第二个是空间的变迁,近三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与城市的关系的变迁;这两种变迁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是在他的大幅的素描的绘画作品中关于图像的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包括我们历史记忆中的一些图像,包括中国在三十年以前的一些历史的图像,以及他对于整个世界变化的图像,比如说像在我们的一些作品中,大家也会发现卡尔马克思的形象。”

“吴啸海的作品总是从某一个点来切入,特别是从中国的农村或者城市里面的某一些具体的点切入,但是他关注的是全球性的变化。他总是会从中国的某些现象出发,去对它进行观察,然后把它延展到全球性这个文化视野中。这个展览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作品《你》局部

 

 

 

“展览开幕现场后面的布面装置作品,上面有些小块其实是艺术家自己用传统方式做的苗族的印花布,但是它们被放在了一个几何形的充满现代性的一个大的装置之中,它的意义就在于现代性对传统的文化的包围与侵蚀,传统一点点消逝和弥散。在这个展览中,也有两件视频作品,记录了吴啸海整个创作过程。”余丁教授深入解读到。

 

作品《饭碗》局部

 

 

 

《背财神》136×260cm 纸 木炭 2009年

 

 

 

展览的德方策展人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传媒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在谈到此次合作时表示,“我们都知道柏林和北京其实是友好城市,在我们几家机构的合作之下,我们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北京和柏林的艺术有一个定期的交流。我们在做这个系列‘中国艺术家在柏林’的展览的主题非常的简单,就是我们希望能展出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它们能够反映出转型,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的转型,也包括广义上面从传统到现代的突变,以及东西方之间的相互的对比和相互的影响。就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其实我们已经把中德两家教育机构和中德两家展览的空间都联系在了一起,我们这样一个友谊的圈子也会带来继续持续的更多的项目。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年初,我们策划关于卡塞尔文献展的展览,把这个展览给带到中国,先在上海新美术馆,然后会有一个更大规模的展览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两个展览分别在今年的下半年和明年的年初,也就是明年卡塞尔文献展在雅典开幕之前会带到中国去。”

 

嘉宾合影

 

观众驻足于作品前

 

 

 

 

 

开幕式上,新美术馆执行馆长王可女士发言致词并对展览的顺利开幕表示祝贺,向展览策展人余丁教授、克劳斯·西本哈尔教授在展览策划、筹备、实施等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作为一家来自上海的民营美术馆,与柏林施达克基金会展开这样一场文化碰撞与对话是非常荣幸的,同时也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德合作的卡塞尔文献展在新美术馆顺利开幕。”

艺术家吴啸海本人谈及作品时表示,“我是9年前开始做这些作品,今天晚上站在这里我又想起9年以来的很多事情,希望柏林的朋友能够有机会去中国、去我去过的那些地方看一看,也希望中国朋友也都能去看一看!”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