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构—基弗在中国”巡展,山东美术馆展出 发布时间:2017/12/16 14:14:58   来源:艺术中国

《起初》 1985 丙烯酸,铅,木头

“重构——基弗在中国”巡展的第三站--济南站,在2017年12月12日至2018年1月20日于山东美术馆展出。

展览展出了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82至2015年创作的60件代表性作品,展出作品来自德国MAP收藏,包括绘画、综合材料、雕塑、装置、摄影等。作品包括了“欧洲牛”系列、“荒芜的风景”系列、“共济的历史”系列、“莉莉丝”系列、“古代女子”系列、“我把印度的所有握在手中”系列等重要代表作品。

观众拍摄作品
 

展览现场

挖掘物质中的精神

基弗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材质,包括油彩、树脂、钢铁、石膏、石头、树叶、稻草、铅、灰烬、感光乳剂等等。用日常所熟悉的材质来表达艺术思想这一点受到了博伊斯的影响,博伊斯经常在作品中用到毛毡和油脂,这也是很典型的新表现主义的表达风格。基弗突破了材料的边界,异质材料的大量运用,形成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肌理效果,极具前卫性。

基弗曾谈到自己在选取材料的时候通常用那些能给他内心带来触动的。柏拉图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理念的反映。“我觉得在物质中存在着精神,我并没有在所有物质中发现精神,但是在铅、稻草等物质中有,艺术家所做的就是把这些物质中的精神发掘出来。”

“欧洲牛”系列
 

作品局部
 

“欧洲牛”系列

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欧洲牛系列”中的塞满稻草的牛形象让人想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些牛身上的空洞是深入骨髓的腐朽。《猎户座》用树枝搭起的十字架上似乎有着耶稣的形象,而延展开来的枝条如手臂一般,周围写着NASA命名的星辰,指涉着纳粹对犹太人手臂下刺下的字母编号。玻璃、稻草、木头以及植物等等,代表着短暂和脆弱,与其作品中表达的深刻永恒的主题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猎户座》 2004 丙烯酸,铅,树根,木头

作品局部

反思历史

“我很了解历史,所以当我看到风景的时候,我不只看到的是纯粹的景色,还有战争和历史的痕迹。所以风景对我来说不是纯粹的风景。”基弗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时还有几个星期德国将要战败,因此二战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他时常对于自己民族的黑暗历史并进行反思。

维里德里希·冯·莎尔伯爵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德国贝尔艺术中心创始人维里德里希·冯·莎尔伯爵表示自己也经历过二战,经历过战后的迷失与重建。那时的年青人包括他和基弗在内都觉得历史的真相被掩埋得很深,需要被挖掘出来。因此对于基弗的作品能够触及他的灵魂深处,让他产生精神的共鸣。

策展人文策尔·雅各布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策展人文策尔·雅各布接受艺术中国采访时提到,基弗并没有想画出很美好的画面,而是在表达自己的一种政治见解。经历二战对于基弗来说是很残酷的,尤其是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德国重提应不应该拥有武装,使得基弗对于社会和历史做出了很多追问,如纳粹还存在吗?德国文化在二战中发生了什么?德国文化还存在吗?

《共济的历史》系列 2002-2008 照片,拼贴画,涂有丙烯酸的纸片和纸板

基弗的作品来源于历史、战争、民族、集体性意识、文化、神话、诗歌、音乐等诸多元素。他不断用作品试图重新唤起那些在被遗忘、被涂改、被有意回避的记忆。在《共济的历史》系列中,照片、拼贴和绘画里,描绘了错综扭曲的几何空间以及其中颠倒、破碎或是重叠的建筑。其中方矩、圆规和上升的楼梯都是共济会的标志,他用共济会的符号来表现对时间、历史、废墟、精神等的持续关怀与追问。此外在《星辰坠落》中废墟里火焰中隐隐浮现的面孔,在《星库》中一串串代表犹太人在纳粹集中营的编号,他还在作品中反思了战争中的问题,尤其是犹太问题等,想要告诉世人不能忘却历史的悲剧。

《星辰坠落》 1995 照片和混合材料

《星库》 2002 照片,拼贴画,玻璃碎片和储物箱的混合科技

文本与绘画的关系

在基弗的作品中很让人困扰的一点是存在于其中的文本。这些画中的文本总是占据着画面中最醒目的位置,让观众感到疑惑从而去追问和思考这些文字在这里代表着什么意思,或许正是基弗的用意所在。

基弗曾谈到:“我生来对文字比较敏感,一直都会进行文字书写,在17岁的时候还获得过关于写作的奖项,在小的时候我们总会很看重获得的奖励和成就感。因此,之前我一直犹豫不决要当个画家还是当个作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因此我后来决定在画中加入文字。”基弗涉猎历史文献,并且很喜欢罗马尼亚籍犹太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的诗歌,他的多件作品灵感都来源于《死亡赋格曲》(Todesfuge)。

《火箭筒》 1984 油画

作品局部

如果说画面的含义有时晦涩难懂的话,但至少对于德国观众而言,用德语书写出的文字是直观的也是让人不可忽视的。本次展览展出了《火箭筒》,观众就算看不懂画中的图案,在看到下方标注的文字“德国小火箭筒”(中国观众可阅读展签),你会恍然大悟原来那是一枚发射而出的小型火箭划过天空。在1942年雨果施耐德公司根据火箭炮研发了这种小型火箭,成为二战中的杀人利器,这件作品将战争的残酷表现的淋漓尽致。

《上帝、耶稣、真神》 2011 油彩、乳化剂、丙烯

文本在这里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一种对于绘画的补充与升华。也让观者无处可逃,只能直面作品所提出的问题。并且他的作品逼迫观者进行思考,包括去思考道德伦理问题,特别是去思考在战争、暴行和灾难从未间断的今天,个人该如何为自己定位,该如何行事和构建自己的世界。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张桂林致辞

 

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致辞

在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说道,此次展览是山东美术馆精心策划的国际展览交流项目,是美术馆2017年展览的收官之作,也是2018年展览活动的伊始。本次展览是山东省展出的为数不多的国际一线当代艺术家的大型展览,是山东美术馆打造国际化平台有效的尝试,也是山东美术馆引进国际大展的前奏。

德国贝尔艺术中心创始人维里德里希·冯·莎尔伯爵在发布会上谈到创立贝尔艺术中心的初衷时说道,自己的祖先汤若望在16世纪时曾来到中国,可以说中德双方的文化交流在当时已经开始。在十年前另一位创始人马跃和他都觉得要为中德之间的艺术和文化交流做一些事情,希望能为中国的年青一代带来西方艺术的直观体验。

发布会现场
 

“重构——基弗在中国(济南站)”在北京、南京展出之后,能够顺利移师山东,与德国贝尔艺术中心的积极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德国贝尔艺术中心将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基弗的原作引入中国,与山东美术馆合作,通过思想碰撞、技术切磋、心灵交流,进一步促进文化间的对话与融合、艺术理念间的互鉴和启发,并为广大观众带来了深入的文化思考和丰富的艺术体验。

观众经过作品
 

展览现场

观众观看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观众拍摄作品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