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6/9/19 14:54:09   来源:艺术中国

研讨会现场

2016年9月11日,“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暨双年展颁奖仪式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担任学术主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周利群担任研讨会总主持人。研讨会持续全天,共分主旨演讲与分组讨论两个环节。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谢维和教授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作学术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在学术致辞的环节中说,“此次研讨会将以《纤维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为总议题展开研讨,研讨会将触及纤维艺术的产业化思想和纤维艺术的一些本体性核心精神价值和灵魂方面,以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这一学术平台的自身历程和思想回顾。”为学术研讨会定下基本的学术基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月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黄维教授作主旨演讲

在上午的主旨演讲部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黄维、北京清尚建筑设计院院长吴晞、美国艺术理论家帕克和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尼跃红分别以《“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品牌形象提升之思考》,《关于纤维艺术的产业化》、《国际视野中的纤维艺术》、《我们共同的梦想》为题作主题发言。

黄维教授认为,“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已经将各国艺术家与中国和世界相连。在这里,传承与创新,艺术与大众,艺术与产业,艺术与科技,学术与教育等密切相关。双年展要持续办下去还要回到生活,回不到生活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双年展的关键词在于“联通”二字。

北京清尚建筑设计院院长吴晞主旨发言

吴晞的主旨发言涉及纤维艺术的产业化问题。他认为,运用羊毛和丝作为一个创造的材料所形成的纤维艺术应用非常广泛,纤维艺术在环境中的应用目前得到了很多开发商和建筑师的青睐。如果将纤维艺术定位为工艺品种,努力将其市场化或者产品化,赋予它应有的价值是值得探讨的。

美国理论家帕克博士主旨演讲

美国理论家帕克在发言中分析了多位艺术家的纤维艺术作品,同时他也回顾了国际上纤维艺术的发展历史同时谈道,“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国际上发生了女权主义运动,很多女权艺术家,一些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他们都希望能够突破艺术和政治之间的藩篱,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纤维艺术在这个过程中由边缘艺术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近几十年的过程中,纤维艺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大家对纤维艺术的认知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之前的很多批评家都认为纤维是一种刺激的媒介,到现在大家都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它不再是一种刺激的媒介,而现在纤维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它还在发生巨大的影响,也将更加深刻地影响整个艺术界。”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尼跃红作主旨发言

尼跃红教授认为,我们对纤维艺术的认知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是从传统的地毯领域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经历了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现代艺术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我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识,许多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和表现手段被应用到艺术家的创作当中,使这个古老的艺术变得异彩纷呈。今天,如果再使用传统的壁毯地毯这样的概念来描述纤维艺术,就已经相当不准确了。

“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在西方有它不同的特点,首先在中国,我们不存在女权主义的背景,纤维艺术创作也不是女性专署的艺术领域。中国的纤维艺术面貌具有多元的包容性,是一个开放的状态,无论是平面的、立体的、传统的还是国内的国外的,我们已经不再纠缠于纤维艺术是什么,而是更注重于做出好的作品。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已经超越了我们最初的想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怎么能在铁板上刺绣,怎么能用丝网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土豆。”尼跃红讲道。

分组讨论现场(从左至右):张敢、南希·柯兹考斯基(美国)、宋繁树(韩国)、琼·舒尔茨(美国)、瓦拉里·珂克(澳大利亚)、苏丹

分组讨论现场(从左至右):方晓风、刘光文(格鲁吉亚)、玛利亚·奥尔特加(西班牙)、久保田繁雄(日本)、草间喆雄(日本)、弗兰西斯卡·奥萨提(巴西)、阿巴珀尔·卡米(巴西)

下午的分组讨论环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周利群分别与国内外纤维艺术家就纤维艺术的本质特征、评判标准,纤维艺术的实践和未来教育等论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分组讨论现场(从左至右):周利群、路易斯·勒米厄·博鲁(加拿大)、爱娃·莱考斯基·塞斯卡(波兰)、莫妮卡·莱曼(美国)、伯格塔·哈尔贝里(瑞典)、利兹·威廉姆斯(澳大利亚)、宋飞

纤维艺术的革命性变化,源于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开放、自由、合作、交流、共享的机制。艺术创作与一般性的造物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赋予事物以某种意义,这是人存在于世的一种基本属性。艺术家必须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全部关注于自己的作品,赋予它灵魂,使它具有超越物质形态和材料之上的意义,正是这种意义,使艺术家的作品拥有了美学上的价值,成为人类不朽的精神财富。因此,一件好的纤维艺术作品一定首先是具有某种意义的作品,其次是他采用的造型艺术语言,也就是材料和工艺呈现方式所具有的创新性。这也是判断、评价一件好作品的一些基本的方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院长周利群担任学术总主持人

研讨会结束之后,本届双年展迎来最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周密和严格评审,最终,中国艺术家刘兴邦、吕航的作品《象外》赢得本届双年展金奖。该作品源自中国“天圆地方”的古老思想,以圆为核心视觉元素,挖掘出纤维与光、摄影等其它媒材和手段结合所发散的全新美感。

执行策展人林乐成教授(右一)介绍组委会及志愿者团队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