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发布时间:2016/9/19 14:52:59   来源:艺术中国

“在意—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开幕现场

2016年9月14日上午,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在意—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一层大厅拉开帷幕,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许江、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参展艺术家代表阎振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郭润文主持开幕式,中国老一辈油画家靳尚谊、詹建俊、钟涵、闻立鹏、潘世勋、尚扬等及来自全国的参展艺术家、嘉宾百余人出席开幕式。

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许江致辞

“在意—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由张晴、彭锋担任策展人,共展示了32位油画家的150余件作品。既有前辈艺术家的探索,也有年轻艺术家的尝试,显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写意油画的探索历程。参展艺术家来自不同地区,充分体现了艺术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来的多样性。展览分为“意之笔”、“意之象”、“意之外”三个部分,旨在探究中国写意美学在当代绘画中的表现。它既可以表现在画家的用笔上,形成意之笔,也可以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形成意之象;而对于意的反思和突破,可以说是意之外。它们之间不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侧重不同,显示了中国当代绘画对于写意美学的追求的深度和广度。

许江作品现场

意之笔

清代画家邹一桂在惊叹西洋画高超的写实能力的同时,又贬低它“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中国画家几乎从一开始就认识到笔法的重要性。如果不采用绘画语言,不管形象多么逼真,都不能算作绘画。西方美学家直到20世纪初才意识到绘画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发现绘画语言的独立价值之后,迅速将它还原为纯粹的平面和色彩,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绘画的极简主义。中国油画家在摆脱幻觉主义的诱惑之后,没有走向极简主义的物质性,而是驻守住绘画领域,在其中反复耕耘。让中国油画家乐此不疲的,既非理想性的幻觉,也非物质性的材质,而是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品质的笔法。中国油画家努力探索油画媒介与书法用笔的结合。笔意和笔法的介入,让油画接上了中国美学传统,进而改变了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一种新的绘画类型。

参展画家:闫振铎、赵开坤、许江、杨培江、任传文、赵险峰、李江峰、陈焰、罗奇、张海虹

罗中立作品现场

意之象

明代文人王廷相有云:“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则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意象是中国艺术的秘密所在。在西方标准的一分为二的本体论框架中,世间的事物不是主观的,就是客观的;不是心理的,就是物理的;不是精神的,就是物质的;不是抽象的,就是具体的。在这种标准的本体论框架中,找不到介于二者之间的艺术作品的位置。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框架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在道、器两端之间,还有一个象。但是,象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任何东西的一种状态、一次开显,是主观与客观、心理与物理、精神与物质、抽象与具体等等遭遇时发生的一次事件,它带有自己的时间性,而不能还原为参与事件之中的任何一方。中国画家很早就意识到“之间”的价值,将智慧和热情投入“似与不似之间”的探索之中,生成了各式各样的意象。

参展艺术家:陈天龙、罗中立、戴士和、司徒立、闫平、黄菁、章晓明、孙纲、吴维佳、石建军、李荣林、彭斯

尚扬作品现场

意之外

宋代诗人陆游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诗如此,画亦然。中国画家不仅注重笔墨“之中”、意象“之间”,而且力求“超以象外”。“超以象外”的目的,不是为了进入柏拉图式的理念或基督教神学的彼岸,而是为了“得其寰中”,为了更好地把握笔墨“之中”和意象“之间”。由此,“之外”首先表现为“以大观小”。从“之外”着眼,不仅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之内”,而且是为了让“之内”保持自我超越的弹性和潜能,从而让“之内”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不满足于现状。从这种意义上说,“之外”具有自我反思和批判精神。中国油画家在将西方油画与中国美学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在展开双向的反思和超越。不仅超越油画的既成模式,也指向对中国美学传统的反思。“之外”还表明艺术超出自身,表达对现实的关怀。正因为有了这种自我反思和批判,中国油画才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展艺术家:尚扬、王怀庆、胡项城、丁方、王焕青、冯放、段江华、肖飞、李枪、韦加

“在意—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展出于中国美术馆一层1-9展厅,将展出至9月25日结束。

李荣林作品现场

丁方作品现场

丁方作品现场

胡项城作品现场

冯放作品

肖飞作品现场

李枪作品现场

韦加作品现场

李枪作品

观者欣赏李枪作品

赵开坤作品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