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中国百家画展:陈琦
艺术简历>>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琦,生于1963年3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


陈琦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作品并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青岛美术馆、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纳博物馆、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纽约国立图书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代表作《荷之连作》、《阐释存在》、《花之舞》、《梦蝶》,都依稀弥散着浓浓的传统人文气质,具有典型的庄禅意味。
无一不是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思考与现代观念切入的阐释。


陈琦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使他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创造性革新传统水印技艺的当代艺术家。
他勇敢地从现代主义蜕变而出,结合西洋画法表现光线明暗的素描层次的理念,扩展了水印局限于中国水墨和现代主义的美学束缚,积极探索水印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当代表现力,其作品的印制过程弱化了画稿的限制,发挥了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即兴灵感和随机痕迹使意识的流动得以体现。更可贵的是,他关注水印木刻作为文化遗产和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层面所孕育的观念性,进入了超越美学的当代艺术实验。


陈琦作品制作的精良无疑是征服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令同行所钦佩。他对空压细线的精确把握、对黑白灰默色的提纯以及对水分的严谨控制、韵味的恰到好处,木纹、肌理的效果等,达到了令人叫绝的程度。可贵的是,陈琦注重技巧而不迷恋技巧,精研物性而后剥离物性。


自然仿本、物我相融、品格象征三个阶段,这也可视为精研对象、物性探索、物我相融,升华对象为精神载体的过程,其中对工具材料、客观物象自然属性的深究细察,提供了逼真再现的技术前提。
而主观剥离荷花作为植物的自然属性,则使其成为情感表现的媒介符号,真正营造出一个"高洁无尘"、光明磊落的精神世界。


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象征趋于抽象理念的寓拟,在空间的有限与无限、时间的瞬息与永恒、行为的自由和约束等对立统一中,寻求切入点与精神主题,这种取向无疑会使陈琦的创作更趋自主、更趋深刻。


陈琦对中国画论中关于"墨分五色"这一颇具中国哲学思辨性质的理论有深刻领会。"墨分五色"是传统中国画论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核心。


他是中国先哲们所追求的至简至纯和凝志不分的大道精神的审美具体化。陈琦抓住中国传统艺术的这一核心命题,展开了自己的创作活动。他要让人通过对墨色的体验更直接地发挥出心灵对绘画的想象。


陈琦作品中,一个温柔、优雅,像佛教故事中常常讲到的那种拈花微笑的动作,在捏诀的指掌之间,流贯着的是悲悯、智慧、宽容和期待。


那只自我化生的、渺小、卑微、朝生暮死的蝴蝶,正缓缓向满怀期待的佛手飞来。在佛手和蝴蝶之间,构成了一大一小,一主一辅,一动一静的对照和张力关系。


陈琦解释说,蝶是自我,或者是普遍的生命的化生。在《梦蝶》和《佛印》中,陈琦展现了蝶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蝶、飞机,骨架,也许象征生命的青春、衰落和死亡。佛以手为眼,静静地凝视着蝶的飞行与蜕变;同时,佛又以手为心,温柔地抚摸着那些渺小的生命。


在这些作品中,陈琦既谱写了生命的颂歌,又唱出了生命的挽歌。他歌颂了以佛手为象征的博大沉雄的命运,也许是某种自然与人生之大道至理的化身;哀挽了以枯萎和死亡为结局的个体生命的短暂和生存的凛冽。这里多少包含了某种失落,某种惆怅,某种忧郁。但是,陈琦显然不想强化这些东西,他总是能够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尽可能以空灵取代深沉,以明净取代灰暗。

 

 

 

 

 

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