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中国百家画展:赵元年
艺术简历>>中国书画百家画展赵元年专辑

 

赵元年,新金陵二十家之一。1949年出生于南京,从小受到家庭满壁字画的熏陶,16岁投师画家许公泽,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深入研究宋元.清四僧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学习书法得怀素狂草之行笔,得“放收急缓”之精髓。1970年投师钱松岩,与钱老15年的师生交往。1985年随黄纯尧老师走遍三峡写生。1986年举办个人画展,受到江苏书画界老前辈的高度赞许。(毕业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对国画史论又经过系统的研究。)

 

50多年来,赵元年从未间断过写生,遍游名山胜境。赵元年作画注重内心的感受变化,源头活水生活中来.画的表现形式多样,作品大气;独创芦席皴、乱叶皴技法,笔墨挥洒自如,自成一格。为当代金陵山水画大家。现为江苏美协会员。代表作有:大型力作《黄山》15米长卷、《三峡》26米长卷、《古都南京山水城林》11米、108米长卷,北京永定河五湖图18米长卷等。


清代恽格有云:“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情感是画家重要的内质,作画时的境界,自由状态的挥洒,随心所欲的运笔,都是由情感所支配,关键是要心手合一、成形、成境于纸上。


寄情于山水,以此抒情怀,感悟人生,有深深的情结与山川去神遇,相隐不分。几十年的执着,思想的徘徊,笔墨的探究,废画三千,其中突显出几多可贵?我兴奋,也困惑,时常又不能自己,是因为这份情结使我不能终止学习与创作。


虚与实的变化,不同于多少、长短、大小的量变,它是相互对应,相互转换的变化。在画面中,虚实变化是传神的要素,使画面产生暗示、隐喻、譬喻而联想达意境。


笔精墨妙是画面表现的精髓,笔与墨组合去表述情感和境界,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都必须是生动有活力的。风格的形成是性格和认识的结果,这也是在长期实践中自然产生的。艺术之路与时代共存。


作品的整体结构与表现形式是能第一印象的抓住眼球,但这不是欣赏解读的最终目的。所谓耐人寻味就是可以继续地往里读,得到你感受到的境界和心怡之觉。


在欣赏读画中存在着个人的眼光和喜好而产生好与坏的判断,这显然是不可靠的。通过实践学习,理解所谓笔与墨的相互关系,理解时代性的变化。欣赏是娱悦,更是学习。


笔与墨成为中国画中的精髓。笔的运用是随着所描写对象的需要,变化是多样的,有疏、密、浓、淡、干、湿之分,这其中随着情感的注入会产生不同的态式意趣。


墨的应用则依附着行笔而变化,水的作用使墨色浑厚、清透、飘渺,画面更加生动入境。对笔墨的重视因此讨论争执不休,所谓有笔无墨,有墨无笔,这些都是掺入了不同喜好、个性因素在内,是好是坏,在实践中是有基本定论的,色彩的应用亦如是。而绝不是人云亦云。


面对山川,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风景,这是寻找、发现得来灵感的根本。创作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暂时丢掉一切妄想,不用理会什么条条框框,钻牛角尖,制作先与匹配,而后有修正。用自己熟练的技法,关注你画的东西,而不着重画你看见的东西,一切为画面服务,真情的作品,打动人的作品就产生了…….


画面能表现的自然生动、笔精墨妙而且挥洒自如,是我在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的。在深入学习研究传统先进技法和思想的基础上,我同样有一种时代进程的不可脱离的真实性。

 

 

 

 

 

 

 

 

 

代表作品>>